上海专家委员会成员,上海耳鼻喉会诊中心成员,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耳鼻喉科诊疗工作二十余年,擅长在内窥镜下治疗鼻窦炎、鼻中隔弯曲、鼻息肉等鼻内手术, 及擅长运用美国低温等离子系统治疗慢性咽炎、慢性鼻炎、过敏性鼻炎、肥厚性鼻炎、耳聋、耳鸣、中耳炎、外耳道炎等各种耳鼻咽喉疾病。临床经验丰富、医术精湛、医德优良,为温州数以万计的耳鼻喉患者告 别炎症困扰,深受广大患者好评,并在国家、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。
把病人当亲人、把付出当快乐。
记温州建国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李剑波
作为医生,我很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耳鼻喉这个专业。每天最忙的时候,也是我最充实的时候。看着我的病人一脸愁容地走进我的诊室,笑容满面地走出去。这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感,让我的人生变的更有价值,李建波说。
入微工作,体现人生价值
每天清晨6点,随着清脆的闹钟铃声想起,他便开始准备一天忙碌的工作了。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,问他为何?他说到,每天来院问诊的病人很多,当天预约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要提前熟悉,今天安排手术病人的一些情况也要熟悉,把这些工作作在前面,就可以多节省一些时间,为更多的患者问诊。
在李剑波看来,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,没有亲疏远近之分,在救人前,医生不能想着如何逃避责任,要想着病人如果是你的亲人,你会如何治疗。所以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,已经成为他的座右铭。在工作中,李剑波把每一位病人都看作自己的亲人,真诚地与患者和家属交流,耐心与之讲解病情及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。
钻研医术,学习永不止步
在知识的海洋中,李剑波是一个永不懈怠的人,多年来,李剑波一直不断学习与进修,自费参加多个国内知名的耳鼻喉尖端技术交流会,先后在国家、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。
50岁不到的李剑波已经两鬓斑白,过度的劳累,体力和脑力的透支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痕迹。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获得了病人的称赞,由此也获得了各种荣誉——先进工作者、优秀党员、劳动模范等等。
自备午餐,增加问诊时间
“医患关系,应成为传递社会温暖、人间真情的桥梁。”李建波主任常这样说。
2014年春节前夕的一天早上,家住龙湾区的宋小姐请假来找李主任看病,不料节前来看病的人特别多,等轮到她时已是中午12点过了。看来今天是白跑一趟了!就在宋小姐准备离开时,李主任主动与她打招呼,让她坐下,望闻问切,十分细致。等开完药时,已12点半了。宋小姐很是过意不去,非要请李主任吃饭,李主任一边谢绝,一边拿出一个饭盒说:“谢谢你,我从家里带了饭来!”这些年,李主任已养成习惯,只要轮到自己坐诊,就让妻子备好午餐带去上班。一名医生还告诉我们一个秘密:李主任坐诊很少喝水,为的是少上厕所,节省时间多看一个病人!
患者好意,却遭厉声谢绝
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和别人红脸,竟是为了拒绝患者的红包,李主任笑着说。
事情的起因是这样,家住瑞安的退休教师刘雯患过敏性鼻炎10年了,每天鼻涕一把泪一把,曾四处求医问药没有明显效果。经人推荐找到李主任看病后,困扰其十年之久的过敏性鼻炎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。为了感谢李主任,刘雯特意带着礼品和红包来到医院,李主任表示感谢,但礼品和红包请刘老师收回,经过再三的推脱,没想到李主任忽然火了起来,大声说道:“刘老师,如果您尊总我,请把这些礼物和红包收回去,您的病好了,那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