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里面痛是什么原因
患者:熊女士
年龄:30岁
病情描述: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右耳朵里面慢慢的疼痛起来,并伴有眩晕。到医院检查,医生说是耳膜红肿,充血,这几天天冷时,会流水鼻涕,不知道是不是感冒引起的,擤鼻涕时,耳朵里面有响声,请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,有没有大碍,如何治疗?谢谢!
病情分析:患者你好,根据你的症状判断为中耳炎。
什么是中耳炎
温州建国医院耳鼻喉专家介绍:中耳炎是中耳鼓室粘膜的炎症。多由细菌感染引起。中医称此病为“耳脓”、“耳疳”,认为是因肝胆湿热(火)邪气盛行引起。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,是一种常见病。温州建国医院耳鼻喉科率先采用国际先进的“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”,结合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,彻底根除中耳炎等耳科疾病,轻松助你回复健康听力。
中耳炎病因
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,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。感冒后咽部、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,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、肿胀,纤毛运动发生障碍,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,引起中耳炎。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、流感嗜血杆菌等,因此预防感冒就能减少中耳炎发病的机会。
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。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,用力将鼻涕擤出。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,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,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,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,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。因此应提倡正
治疗慢性中耳炎确的擤鼻方法: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,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,用同法再擤另一侧。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,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,待鼻腔通气后再擤。
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,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。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,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,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。
中耳炎症状
推荐阅读>>>中耳炎有哪些症状
充血期:耳痛并逐渐加重,呈搏动性跳痛。患者自觉耳闷,继则听力下降。伴发热,全身不适。鼓膜表面有放射状血管扩张。
化脓期:鼓膜穿孔前耳部剧烈疼痛,影响患者睡眠。听力继续减退,全身症状加重,体温升高,儿童可达39℃。此时可见鼓膜弥漫性充血,膨隆外凸。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,鼓膜穿孔,脓液流出,发热和耳痛立即减轻或消失,其它症状也逐渐好转。检查可见鼓膜表面有闪光点,脓液从此处搏动性流出。
恢复期:如治疗积极和适当,感染已得到控制者,一般流脓可在7-10天内停止,全身情况及听力逐渐恢复正常,鼓膜充血逐步消退,穿孔有可能自行愈合。但如治疗不当,反复感染,身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,则有转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可能。
耳痛、流脓和听力下降,虽然让人很烦恼,但对慢性中耳炎病人来讲,这些不是最重要的,最让人担心的是出现并发症,在出现并发症以前,病人往往毫无感觉,但如果出现,那么病情往往较重,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险,因此,需要立即住院治疗。
中耳炎的危害
中耳炎最直接的损害就是听力下降,如果通过药物治疗可以通畅引流预防并发症的话,基本上来讲没有更大的危害了。但并不是所有的中耳炎都可以有这样好的结局。
反复中耳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、中耳粘连硬化,使听力进一步下降。如不适当用药,另可引起内耳神经功能下降,导致更难医治。
中耳反复发炎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,骨头受侵蚀时有可能导致面神经瘫、脑膜炎、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,甚至有生命危险。
中耳炎的危害很大,还能引发多种并发症,及早治疗才是关键,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种疾病,多多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。
有效治疗方法:查出病灶源头,【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】
1、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,如慢性鼻窦炎、慢性扁桃体炎。
2、药物治疗: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: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,如0.25%氯霉素液、氯霉素可的松液、氧氟沙星滴耳液、聪聪滴耳油能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预防复发达到根治。
3、内窥镜治疗技术:微创内窥镜治疗技术是广泛流传于欧美国家的重点推广技术,较之传统耳显微镜,耳内窥镜具有视野广、操作灵活的特点,能多角度、更容易的获得中耳腔病变较全面的信息。在耳内窥镜下手术,更加方便、快捷、安全、微创。耳内窥镜技术主要应用于单纯鼓膜修补,耳内窥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。
温馨提示:温州建国医院耳鼻喉是专业耳鼻喉医院,拥有国内知名耳鼻喉专家数十人,素有温州名医堂之称,常年邀请国内外耳鼻喉科泰斗前来交流会诊;温州建国医院耳鼻喉还提供优化流程——便捷患者就诊,提供网上预约,免费专家在线咨询,如果您患有耳鼻喉疾病,不妨点击免费专家在线咨询,在线咨询专家。如果需要就诊,可直接在网上预约,还可享受检查费化验费减免20%的优惠。